如何發現胃癌的蛛絲馬跡呢?
大連早期胃癌:哪些人需要查?查什么?怎么查
——
早期胃癌:哪些人需要查?查什么?怎么查??
胃癌是最常見的消化道腫瘤之一,嚴重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胃癌的預后與診治時間密切相關,進展期胃癌即使接受了外科手術,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胃癌經過治療后,5年生存率超過90%【1】。
然而我國發現的胃癌約90%屬于進展期,對患者的預后極為不利。若要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對普通人群進行胃癌篩查。
誰要查?
依據《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年,上海)》,我國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的定義為年齡≥40歲,且符合下列任意一條者,建議其作為胃癌篩查對象人群:
1. 胃癌高發地區人群;
2. HP感染者;
3. 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后殘胃、肥厚性胃炎、惡性貧血等胃的癌前疾病;
4. 胃癌患者一級親屬;
5. 存在胃癌其他風險因素(如攝入高鹽、腌制飲食、吸煙、重度飲酒等)。
注:
①HP感染:即幽門螺旋桿菌感染;
②一級親屬:一個人的父母、子女以及兄弟姐妹(同父母)。
查什么?
在檢查方法上,胃癌篩查主要包括血清學檢查和內鏡檢查兩方面。
血清學篩查
(1)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檢測:
作為針對無癥狀健康人群的胃癌篩查界限值,具有較好的篩查效果,可以篩查出是否屬于高危人群。
(2)血清胃泌素17(gastrin-17,G-17)檢測:
研究表明,當血清G-17水平升高,可以提示存在胃癌發生風險。血清G-17聯合PG檢測可以提高對胃癌的診斷價值。
(3)HP感染檢測:
目前認為HP感染是腸型胃癌(占胃癌絕大多數)發生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唯一條件。胃癌的發生是HP感染、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環境因素在胃癌發生中的作用次于HP感染。
因此,在胃癌的篩查流程中,HP感染的檢測成為必要的篩查方法之一
HP檢查方法可分為血清HP抗體檢測和尿素呼氣試驗(UBT)
①血清HP抗體檢測:HP的血清學檢測主要適用于流行病學調查,胃黏膜嚴重萎縮的患者存在HP檢測干擾因素或胃黏膜HP菌量少,此時用其他方法檢測(如快速尿素酶、病理活檢染色等)可能會導致假陰性結果,而血清學檢測則不受這些因素影響。血清學檢測HP可與PG、G-17檢測同時進行,避免了留取糞便(HP糞便抗原檢測)、胃黏膜活檢等HP檢測方法帶來的依從性下降,因而更適用于胃癌篩查。
②尿素呼氣試驗(UBT):是臨床最常應用的非侵入性試驗,具有HP檢測準確性相對較高、操作方便和不受HP在胃內灶性分布影響等優點。對于部分HP抗體陽性者又不能確定是否有HP現癥感染時,UBT是有效的補充檢測方法,適用于有條件的地區開展。
【2】。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抽血檢查HP只能查出抗體是否陽性,也就是說,不能斷定是否現癥感染,臨床上常采用的檢測方式是碳13/14呼氣試驗;它簡單便捷、費用低廉,準確率高達99%,是目前的首選。
(4)血清腫瘤標志物檢測:
目前常用腫瘤標志物包括癌胚抗原(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但上述腫瘤標志物在進展期胃癌中的陽性率僅為20%~30%,在早期胃癌中的陽性率低于10%,因此對于早期胃癌的篩査價值有限,不建議作為胃癌篩查的方法。
內鏡篩查
(1)電子胃鏡篩查:
胃鏡+活檢是目前診斷和發現胃癌的金標準,目前我國大多數基層醫院都配備了先進的電子胃腸鏡系統,內鏡醫師水平也逐漸成熟。
由于普通胃鏡會有不適感,所以大多數醫院都開展了無痛胃鏡和舒適內鏡檢查技術,使胃鏡檢查成為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舒適、無痛的檢查。
(2)磁控膠囊胃鏡篩查:
目前在臨床廣泛應用的主要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安翰磁控膠囊胃鏡系統,具有全程無痛苦、便捷、診斷準確度高的優點。
通過有效的胃準備和磁控操作技術,對胃病變的診斷可實現與常規電子胃鏡高度一致的準確性,有助于發現胃癌前病變或狀態,可用于自然人群的胃癌大規模篩查。
但是,其缺點是費用較高,不能取活檢和鏡下治療,發現可疑病變,仍需要普通內鏡重復檢查。
(3)高清內鏡精查:
可提高早期胃癌的檢出率,而且還能提供病變深度、范圍、組織病理學等信息。同時,充分的檢查前準備(包括口服黏液祛除劑如鏈霉蛋白酶等、祛泡劑如西甲硅油等、局麻或鎮靜)也是提高早期胃癌檢出率的基礎。
目前通過胃鏡精查(放大、染色、NBI+活檢等先進技術),能發現大部分的胃、食管早期癌,并且能開展鏡下早癌治療術。
怎么查?
遵循《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草案)(2017年,上海)》,參考國內外的既往胃癌篩查方法,結合國內最新的臨床證據,我國目前對胃癌發生風險最高的人群采取內鏡精查策略,從而提高早期胃癌診斷率,及時采取對應的治療措施,結果若為陰性,也要定時隨訪。
針對相對低風險人群,則通過血清檢查和新型胃癌篩查評分系統進行分級,并采取合適的隨訪策略:
胃癌高危人群,每年至少進行1次胃鏡檢查;
胃癌中危人群,每2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胃癌低危人群,每3年進行一次胃鏡檢查。
上述措施對盡早確診胃癌篩查目標人群病情,節約醫療資源,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總之,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降低胃癌死亡率,其關鍵在于胃癌的的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進行早期胃癌的篩查,無疑是實現這一目的的有效途徑。
【1】參考文獻:Sumyama K. Past and current trends in endoscopic diagnosis for early stage gastric cancer in Japan[J]. Gastric Cancer,2017,20(Suppl 1):20-27.DOI:10.1007/s 10120-016-065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