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胃癌術后吃什么?
——
胃癌術后吃什么?
手術治療后的胃癌患者由于切除了大部分胃或者全胃,可出現一系列因食物消化不良或營養吸收障礙導致的并發癥。因此,患者術后的飲食調理非常重要。患者胃大部或全胃切除后,既應該注意營養的補充,同時還必須結合患者自身對飲食耐受情況,視胃容量酌情調整進食量及種類。合理的飲食調理可增強胃癌術后患者的全身營養情況,提高免疫力,減少術后并發癥,改善生活質量。
胃癌術后,胃的研磨功能缺乏,所以牙齒的咀嚼功能應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當患者進食較粗糙不易消化的食物時,更應細嚼慢咽;如果要進食湯類或飲料,應注意干稀分開,并盡量在餐前或餐后30分鐘進食湯類,以防止食物過快排出影響消化吸收;進食時患者可采取平臥位,或進餐后側臥位休息以延長食物的排空時間,使其完全消化吸收。
胃手術后糞便排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增多。這是由于喪失幽門和迷走神經介導的容納性松弛和調節可使胃排空加速;胰腺和膽道迷走神經功能喪失引起胰液的量明顯減少和膽道的運動改變,使食糜未能充分與胰液、膽汁混合,這些原因可導致三大營養物質的吸收障礙。因此,胃癌術后應補充高熱量、高蛋白飲食,選擇易消化、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的食物(如雞蛋、魚、蝦、瘦肉、豆制品等),蛋白質供能應占總能量的15%~20%,或按每千克體重1~2g的標準給予。對于有傾倒綜合征的患者,可采用適當增加餐次,減少每餐的量,避免進食高濃度的碳水化合物,進食30min后飲液體,在兩餐之間適當增加點心等措施。
胃切除術后常見由于鐵缺乏導致的貧血。食物中的鐵主要是三價鐵,三價鐵必須和胃酸相互作用后轉化為二價鐵才能有效吸收。胃切除術后,一方面由于胃酸分泌減少導致二價鐵的生成減少;另一方面,二價鐵的吸收主要在十二指腸和空腸上部進行,胃切除后畢Ⅱ式重建使食糜越過了最有效的鐵吸收區,使鐵的吸收減少。因此,術后每日膳食中要注意適量增加鐵含量高的食物,如菠菜、茄子、黑豆、金針菇、黑木耳、發菜、桑葚、葡萄、桃子、紅棗,還有肝臟類、紅肉類、海鮮類等。
胃切除術后,有15%的患者會出現骨軟化病。骨軟化病的病因不明,可能與胃切除術后骨質脫鈣增加及進食鈣的不足有關。因此,胃癌術后的患者應注意膳食中補鈣。含鈣較高的食品有各種豆制品、乳制品以及燕麥片、卷心菜、白菜、胡蘿卜、芹菜、南瓜、蘿卜、菠菜、葫蘆、韭菜、蒲公英、冬瓜等,某些堅果和種子類食品含鈣量也很高,如干杏仁、核桃、榛子、葵花子等,水果類如橙等。一些蔬菜如菠菜、莧菜、蕹菜等所含的草酸會影響鈣的吸收,對含草酸高的蔬菜可先在沸水中焯一下,使部分草酸先溶于水、濾去水再炒食。
維生素B12缺乏常合并巨幼細胞性貧血,患者會出現神經系統癥狀和惡性貧血。維生素B12的吸收依賴于胃內壁細胞的內因子,胃癌術后的患者由于內因子的分泌減少,導致維生素B12和葉酸吸收障礙。此外,胃切除術后常伴有維生素D缺乏,進而影響鈣的吸收,胃癌術后的患者應注意日常膳食中補充各種維生素。維生素B12的主要食物來源為肉類、動物內臟、魚、禽、貝殼類及蛋類;花生、菠菜、豆類、動物內臟中含葉酸的含量比較高,積極補充可預防惡性貧血。食物中的維生素D主要存在于酵母和蘑菇,動物肝臟、蛋黃、奶油、干酪等動物性食物以及含脂肪多的魚和魚卵。必要時也可在醫師指導下口服維生素D制劑補充維生素D。

